当前位置:首页 > 鼎点 > 正文

关于中国航天事业的新闻报道

  • 鼎点
  • 2023-03-19 22:46:10
  • 169
摘要: 中国今年有哪些航天大新闻? 2020年,人类面临了众多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在超难模式下,中国航天不断创造奇迹,又迎来了厚积薄发的...

中国今年有哪些航天大新闻?

2020年,人类面临了众多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在超难模式下,中国航天不断创造奇迹,又迎来了厚积薄发的一年,在新型火箭首飞、卫星导航系统、月球与深空探测与商业航天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

今年是中国航天的超级2020,这些高光时刻值得铭记。

一、嫦娥五号,完美完成中国航天史上最复杂任务

2004年,嫦娥探月工程正式启动,计划通过“绕、落、回”三步走发展战略全方位研究月球。目前已有嫦娥一号、二号、三号、四号、鹊桥号、五号T1试验器等完成任务,完整突破了环绕和着陆两大月球探索使命,实现了人类首次软着陆月球背后和巡视的壮举。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发射成功,挑战月球采样返回,时隔44年(1976年苏联月球24号),它将为人类再次带回月球样品。

嫦娥五号的任务流程高度复杂,是无人探月的极致

图片来源:作者改编

嫦娥五号探测器组合体总重达8.2吨,采用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联合的方式探测月球,是人类无人探月史上最复杂最重的探测器。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成功返回,最终收获了1731克样本,超过了苏联三次无人采样任务采样总重量(301克)。在经历了11个重大阶段和关键步骤后,中国终于告别了仅有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赠送的1克月球样本的历史,并全面掌握了无人地月往返系列技术。

不仅如此,嫦娥五号实现了中国航天五大首次技术突破:

1.地外天体自动采样封装;

2.地外天体起飞并精准入轨;

3.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

4.携带月球样本高速(近11.2千米/秒的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5.建立中国月球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系统。

二、北斗系统全面建成,精准时空尽在手中

2020年6月23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55颗卫星搭乘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北斗系统,历时26年研发,经历了三代系统、共计发射了59颗卫星,终于完成全部组网星座发射任务,正式建成!

在理论上,卫星导航系统能无限量为用户提供全球覆盖、全天候、全天时的高精度定位与授时服务,事关国家安全、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等重要领域,是任何一个大国必须掌握的核心竞争力。

2022最近的航天成就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逄晓飞 青岛报道

*

4月24日是第7个中国航天日,也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6周年。4月21日上午,国家航天局召开了2022年“中国航天日”新闻发布会。在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置景拍摄的两部国产航天题材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独行月球》“致敬版”海报也随之在新闻发布会上释出,共同致敬第7个“中国航天日”。

*

《流浪地球2》“致敬版”海报

*

定档于2023年大年初一上映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由郭帆执导,吴京、刘德华等主演,在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置景拍摄。这也是剧组继2017年《流浪地球》后,再次回到青岛东方影都拍摄。《流浪地球2》“致敬版”海报中的火箭不仅象征着中国航天事业从未止步,也象征着中国航天人始终探索宇宙的梦想。

*

《独行月球》“致敬版”海报

*

同样在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拍摄完成的开心麻花科幻喜剧电影《独行月球》由张吃鱼执导,沈腾、马丽领衔主演。作为华语电影史上首部以月球为背景的喜剧大片《独行月球》在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启用了15座共计超4万平方米的摄影棚,全片95%的镜头涉及特效。海报中,沈腾饰演的独孤月身穿宇航服,昂首奔向浩瀚的宇宙,寓意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

*

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

*

据悉,青岛东方影都作为国内集聚式发展的工业化影视生产基地,坚持做好主责主业,不断提升影都科技含量,服务影视大片拍摄制作。基于东方影都打造高科技影视工业化生产基地的目标定位,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现有40个国际一流的高科技摄影棚、32个置景车间、室内外合一的水下制作中心、全流程制作的数字影音中心以及影视虚拟化制作平台,一流的硬件设施和置景条件为剧组拍摄提供了极大便利。

*

从《长城》《环太平洋2》到《流浪地球》《刺杀小说家》,从待上映的《超能一家人》《封神三部曲》再到2022开年拍摄的《流浪地球2》《异人之下》《731》等,越来越多的“重工业大片”落子东方影都。

*

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内的虚拟化制作平台,在满足动作捕捉、三维阵列扫描等拍摄制作基础上,推出“可视化剧本”业务,便于剧组提高前期拍摄工作效率。《流浪地球2》《独行月球》等项目均利用该平台进行了“可视化剧本”创作生产。

*

亚洲首台Titan运动控制机械臂也率先在东方影都影棚内投入使用。除此之外,LED虚拟拍摄技术在东方影都产业园也得到高效利用,《警察荣誉》等项目在拍摄期间采用了置景和LED综合运用的技术,有效降低了拍摄成本。

*

青岛东方影都,硬核科技搭起“幻影宇宙”,成就中国大片!

","force_purephv":"0","gnid":"98800ca67790a0ec0","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1000","title":"","url":"","width":"676"},{"desc":"","height":"1000","title":"","url":"","width":"714"},{"desc":"","height":"515","title":"","url":"","width":"750"}]}],"original":0,"pat":"art_src_1,fts0,sts0,op50_st","powerby":"pika","pub_time":1650614079000,"pure":"","rawurl":"","redirect":0,"rptid":"c53f2546bae4b6bb","src":"大众网","tag":[{"clk":"kfun_1:中国航天","k":"中国航天","u":""},{"clk":"kfun_1:流浪地球","k":"流浪地球","u":""}],"title":"《流浪地球2》《独行月球》致敬中国航天日 科技影都成就中国大片2021中国航天成就有哪些 - : 神舟一号,中国第一艘飞船 神舟五号,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 神舟七号,中国第一次出仓活动 神舟八号,中国第一次无人交汇对接 神舟九号,中国第一次有人交汇对接 以后将发射天舟一号,并在2022年前建设好空间站

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 2020年,中国航天全年共执行39次发射任务,发射载荷质量103.06吨,发射次数和发射载荷质量均位居世界第二.其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34次发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拉开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阶段任务序幕.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全面投入应用发射,成功发射火星探测器和嫦娥五号探测器,实现了我国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由5.5吨级到14吨级的跨越.长征八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有效增强我国高密度发射任务执行能力.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达到4.5吨,突破了快速集成设计生产、电气一体化、节流减载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发动机推力调节技术的首次工程应用,为可重复使用打下坚实基础,能满足卫星组网工程和商业发射服务需求.

2021年以后的航天成就有哪些? - : 2021年2 月 10 日晚,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近火捕获制动,环绕器 3000N 轨控发动机点火工作约 15 分钟,探测器顺利进入近火点高度约 400 千米,周期约 10 个地球日,倾角约 10 的大椭圆环火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

中国的航天成就? - : 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航天+成就有哪些? - : 新观察网发表了石豪的一篇文章,详细的从中国的航天2020年的最后一个收官战说起,一直到最新的一些发射任务,对2020年的所有的航天活动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又重回顾了一下我们前50年的成就.Error loading player: No Flash Player, please install

中国航空航天成就有哪些? - : 中国航空航天成就一、1999年11月20日发射升空,11月21日返回,飞行1天.“神舟”一号是不载人的试验性飞船.这是“长征”二号F型火箭的首次研制型飞行试验,主要目的是考核运载火箭的性能和可靠性. 中国航空航天成就二、2001年1...

2021年我国取得的重大航天成就有哪些? - : 中国航天事业成就有: 1、经过50多年的创业发展,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决策和领导下,航天事业经过发展导弹、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等几个阶段,目前已经形成了体系,形成了规模.2017年6月,我国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飞入...

2020年中国取得了哪些重大的航天成就?

01|嫦娥五号任务圆满成功,中国首次实现地外天体采样返回

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重达8.2吨的嫦娥五号探测器精准送入地月转移轨道。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着陆内蒙古四子王旗。嫦娥五号任务创造了我国航天探测器首次实现地外天体采样与封装、首次实现地外天体起飞、首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首次携带样品高速再入地球等“多个首次”。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圆满收官。

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这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攻坚克难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标志着中国航天向前迈出一大步。

02|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星座部署完成

2020年6月23日,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此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具备向全球提供服务能力。北斗三号系统由24颗中圆地球轨道、3颗地球静止轨道和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共30颗卫星组成。自此,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目前全球已有120余个国家和地区使用北斗系统。

北斗一号系统和北斗二号系统分别于2000年、2012年建成并向中国和亚太地区提供服务,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03|中国迈出行星探测第一步,天问一号探测器奔向火星

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精准送入地火转移轨道。天问一号任务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进程中的重大标志性工程,是中国航天走向更远深空的里程碑工程。任务成功后,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首次探测就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探测的国家,也将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火星车安全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国家。

自发射以来,“天问一号”已完成3次轨道修正和1次深空机动,现已飞行约3.6亿公里,距离地球超过1亿公里,距离火星约1200万公里,预计在2021年2月中旬接近火星后,实施“刹车”制动进入环火轨道,为火星着陆作准备。

04|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次飞行取得圆满成功

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等载荷组合体送入预定轨道,首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序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来贺电。这是我国乃至亚洲运载火箭首次发射超过20吨的航天器。

此次任务的成功进一步奠定了长征五号系列火箭运载能力在世界现役火箭第一梯队中的地位,标志着我国正式打通25吨级“天地运输走廊”,具备了建设载人空间站等大型空间基础设施的能力,是我国在航天强国建设征程中迈出的关键一步。

05|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八号首飞成功

2020年12月22日,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八号顺利将5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再添新成员,中国航天“十三五”期间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圆满收官。

长八火箭主要聚焦于未来太阳同步轨道的高密度发射任务需求,火箭首飞成功进一步完善了我国运载火箭型谱,提升了我国火箭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顺利开启“十四五”期间各项航天发射任务奠定坚实基础,为航天强国建设增添新动能。

06|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定点,东方红五号卫星公用平台首飞成功

1月5日,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定点,进入工作轨道。这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大型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平台——东方红五号卫星公用平台首飞取得成功。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定点,标志着“东五”平台验证取得重大突破,更预示着我国正跻身国际一流通信卫星“俱乐部”。“东五”平台具有高承载、大功率、高散热、长寿命、可扩展、多适应等特点,可满足未来近20年的通信、微波遥感和光学遥感等载荷对卫星平台的需求。这个平台投入使用,意味着我国通信应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07|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成功返回

5月8日,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的返回舱成功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新飞船试验船飞行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新飞船试验船完成了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验证了高速再入返回防热、控制和群伞回收等关键技术,获取重要飞行参数,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改进积累飞行数据。

试验船飞行验证的成功实施将为研制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实现我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技术由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跨越式发展,为我国载人空间站建造运营和载人深空探测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开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新篇章。

08|我国成功发射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

9月4日,我国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型可重复使用的试验航天器。试验航天器在轨飞行2天后,于9月6日成功返回预定着陆场。这次试验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后续可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价的往返方式。

编辑于 2021-03-16

TA的回答是否帮助到你了?

能够帮助到你是知道答主们最快乐的事啦!

有帮助,为TA点赞

无帮助,看其他答案

查看全部22个回答

入读名校保送生面试培训 选优朗保送生面试学校

保送生面试培训哪里好?通过率如何?时事热点话题有那些?优朗专注保送生面试专业的面试培训机构;历年面试官亲临授课,高通过率。

点击咨询了解更多详情

咨询

englang.cn广告

航天科技最新消息_后续是涨是跌_看行情怎么说

值得一看的航天科技相关信息推荐

航天科技最新消息,只要诊股低于60分,割肉也要抛!检测超过80分,坚决不卖!航天科技最新消息

本月1106人已申请相关服务

咨询

盈亚证券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湖南...广告

我国航天领域最新成就有哪些?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极速提问

动物乐园 正在咨询一个宠物问题

135条评论

热心网友35

千年圆梦在今朝

查看全部135条评论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2021高考倒计时_北京航天大学分数专家建议策略_如何正确北京航天大学分数复习

如何高三怎样北京航天大学分数,从高三技巧到重难点剖析,直击每一个考点,科学高考技巧每科似题,每题都有提升点!

广告2021-03-22

我国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有哪些?

我国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就是北斗导航系统已经完成主网。大功率的火箭已经研究成功。量子卫星也发射了量子通信,也正在筹划。

30赞·69浏览2020-03-06

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有哪些???????????????

我国相关领域的科学家还是不断前进。据了解,在2020年,我国航天领域还将会迎来新一轮的大爆发,独立完成的三项航天事业将会让世界瞩目。

69赞·1播放

最近我国的航天领域有哪些成就?

在2019年的1月3日,中国自主研究并发射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的背面实现软着陆,这也是人类史上第一艘在月背实现着落的探测器,而在同年的1月13日,嫦娥四号成功将生命带到月球,在人类进行的首次生物实验中,月面长出了第一柱嫩芽,也是首次出现的地球以外生长的生命。 2020年5月5日18时,长征5B发射成功的是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舱,意味着空间站发展建设将进入快车道。 今年我国北斗,探月三期和高分专项三项工程将会迎来最后收官之作,北斗卫星将会发射最后两颗,由此我国的整个北斗系统组网也将宣告建设完成。而探月三期的工程也将会按照计划继续,“中国天眼”的观测能力将会进一步的加强。

30赞·312浏览2020-05-19

你对我国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有什么了解?

在2019年的1月3日,中国自主研究并发射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的背面实现软着陆,这也是人类史上第一艘在月背实现着落的探测器,而在同年的1月13日,嫦娥四号成功将生命带到月球,在人类进行的首次生物实验中,月面长出了第一柱嫩芽,也是首次出现的地球以外生长的生命。 2019年12月27日,长征5号遥3重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把8吨重的“实践20号”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标志着我国拥有完善的重型火箭技术。 长征五号将应用于探月工程三期、火星探测等国家重大工程任务。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实现升级换代,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是中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 今年我国北斗,探月三期和高分专项三项工程将会迎来最后收官之作,北斗卫星将会发射最后两颗,由此我国的整个北斗系统组网也将宣告建设完成。而探月三期的工程也将会按照计划继续,“中国天眼”的观测能力将会进一步的加强。

22赞·134浏览2020-05-01

我国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是什么?

新闻 “嫦娥四号”完成月夜月设置“玉兔二号”行程将破400米 2020.3.3 记者昨天从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获悉,嫦娥四号着陆器于昨天4时完成月夜设置,进入第十五月夜休眠期。据介绍,本次月昼期间,嫦娥四号着陆器工况正常,有效载荷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低频射电频谱仪按计划开机工作,地面接收科学探测数据正常。截至目前,“玉兔二号”月球车累计行驶里程即将突破400米。 据介绍,3月1日20时6分,“玉兔二号”月球车顺利完成第十五月昼的科学探测工作。第十五月昼期间,月球车根据探测规划路径进行移动,按计划组织开展了有效载荷的开机探测工作,红外成像光谱仪对巡视区月表目标矿物组分进行就位探测;全景相机对月表三维光学成像;中性原子探测仪对中性原子的能量通量及成分等要素进行测量;测月雷达对巡视路线上月球次表层、月壤及月壳浅层结构进行探测。 进入月夜休眠期后,科研人员将在本月夜对接收到的探测数据进行科学分析,规划下一月昼行驶路径和探测任务。“玉兔二号”月球车累计行驶里程目前达到399.788米,即将突破400米。 据了解,疫情不会给航天事业发展按下“暂停键”。此前嫦娥四号科研团队根据已获取的科学数据,取得了最新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着陆区域地下40米深度内的地质分层结构,并阐述了其作用与演化机制。后续科学成果将及时发布。

2022中国航天重大事件

2022中国航天重大事件有: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首次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三号02星、我国成功发射微厘空间一号S3/S4试验卫星、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五号05组卫星、谷神星一号火箭转运发射车顺利完成验收交付。

1、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首次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

2022年9月2日0时33分,经过约6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密切协同,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陈冬、刘洋已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是航天员首次从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出舱、由小机械臂辅助实施的出舱活动。航天员出舱活动期间,天地间周密协同、舱内外密切配合。

先后完成了问天舱扩展泵组安装、问天舱全景相机抬升、舱外自主应急返回验证等任务,全过程顺利圆满,检验了航天员与小机械臂协同工作的能力,验证了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和出舱活动相关支持设备的功能性能。

2、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三号02星

2022年9月3日07时44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三号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产品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

3、我国成功发射微厘空间一号S3/S4试验卫星

2022年9月6日10时24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快舟一号甲遥十六运载火箭,成功将微厘空间一号S3/S4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4、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五号05组卫星

2022年9月6日12时1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五号05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产品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

5、谷神星一号火箭转运发射车顺利完成验收交付

9月初,星河动力航天公司顺利组织完成了谷神星一号商业火箭转运发射车验收试验,发射车各项指标满足要求,已具备出厂交付条件。

谷神星一号商业火箭转运发射车具备较好的环境温度控制、机动转场运输、快速起竖发射等功能,可进一步降低对发射区射前保障要求,将发射准备时间由4小时大幅压缩至1小时,有效解决了火箭发射准备时间长、发射频次低的问题,为谷神星一号商业火箭的批量化发射交付提供有力的地面支撑。

发表评论